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北京文创“含金量”几何

 

  北京打造成为“创意之都”,如何在未来摆脱低水平总量扩张态势,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作为文化、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的总量规模不断增长,逐步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然而,在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含金量”却并不尽如人意,如何在未来摆脱低水平总量扩张态势,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文创产业渐成 
  首都经济动力源 
  自2005年12月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首都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布局,作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促进政策的引导和作用下,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成为最活跃、最具增长潜质的产业之一。 
  资料显示,2012年,北京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资产总计达到15575.2亿元,收入10313.6亿元,分别相当于2005年的3.03倍、3.70倍,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7.2%和20.6%。从从业人员来看,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52.9万人,相当于2005年的1.82倍,占同年全市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13.8%,比2005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 
  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205.2亿元,相当于2005年的3.27倍,按照现价计算,年均增速达到18.5%。2005-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0%,2012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3%,比2005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超过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行业成为仅次于金融业、批发零售业、工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靓丽成绩单背后的隐忧 
  毫无疑问,北京市近些年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的成效是显著的。然而,从质量效益的角度来看,靓丽成绩背后的“含金量”不高问题却十分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处于靠“量”取胜的阶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亟待提升。 
  以“量”取胜生产效率低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行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反映该行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012年,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劳动生产率仅14.42万元/人,这一水平不仅明显低于第三产业16.79万元/人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同期全市16.43万元/人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发展趋势来看,2005年,文化创业产业劳动生产率为8.03万元/人,分别相当于全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99.8%和94.7%,三者之间基本持平;而到了2012年,这一比例分别降低为87.8%和85.9%,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12.0个百分点和8.7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速度明显滞后。 
  从劳动生产率提高对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贡献来看,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的劳动生产率贡献率明显偏低。2005-2012年,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只有63.9%,分别低于同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19.5个和12.4个百分点。 
  从产业集聚区建设情况来看,近年来,北京市先后累计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而2012年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2205.2亿元,这其中还包括大量不在集聚区的企业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即便都计算为集聚区产出的话,平均每个产业集聚区的年增加值也仅有73.5亿元。另据资料显示,2012年1-5月,全市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拥有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778家,实现收入479.8亿元,仅占全市同期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的16%,其产业规模之小、产出效率之低可窥一斑。 
  创新创意不足产品多是“老三样” 
  根据内容和形态的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大体可以分为传统文化产业(如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工艺品纪念品产业等)、常态文化创意产业(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广告会展等)和创意产业新业态(包括新媒体、动漫、网游、创意设计产业等)等三类,其中,创新创意新业态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国内外实践证明,与传统业态或常态文化创意产业相比,这些新业态往往具有更大的经济效应和发展潜力。比如,米老鼠和史努比两个动画产品每年在全球的收益超过500亿美元;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喜羊羊”系列衍生品市场价值目前已经超过10亿元。 
  然而,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以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和广告会展为主的“老三样”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而诸如设计创意、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数字新媒体等“创意”含量更高的新兴业态发展明显滞后,规模仍然偏小。资料显示,2009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中的动漫游戏、设计创意产业和数字出版等只占到8%,其中动漫游戏只占到了5%,设计创意产业所占的比重仅为3%,数字出版甚至不足1%。 
  创意之都要提升“含金量” 
  要使北京市文创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将北京打造成为“创意之都”,提高文创产业的“含金量”十分迫切,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转变思路,优化政策,为“创意”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走出传统产业支持模式误区 
  作为一个正在逐步崛起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与传统制造业等产业大量依靠土地、金融资本、工厂或机器等资源不同,文化创意产业并不要浩大声势,更多地源自于个人创意、技巧和才华,正如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所言,“只要有想象力就能产生创意,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使用创意这种个人资源”,这些恰恰不是简单的政策扶植就可以实现的。那些依赖扶持的产业最多可以称之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甚至是文化产品的制造,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创意”产业。因此,未来政府在支持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转变以往主要“给钱、给地、给政策”的传统产业发展支持模式,充分考虑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意”特征,将政策的重点放在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创意”的人文环境、更加有利于鼓励“创意”的制度环境上来。   “泛化”扶持政策不利产业发展 
  尽管当前北京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有很多,但是从政策扶持的对象来看,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泛文化创意产业化”倾向。也就是说,无论是传统文化产业、常态文化创意产业还是新兴业态,只要是文化创意产业,大体上享受的政策就基本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可能回报率偏低,但是其却不需要承担进行“创新创意”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而言回报更加稳定可期。这种“泛化”的扶持政策是显然不利于鼓励引导“创新创意”产业发展的。因此,应该按照“新老有别”的原则,在出台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普适性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要对相关政策进行细化,研究制定基于行业层面的差异化政策,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中新兴业态的扶持力度,以加大技术开发、培育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联盟为重点,着力培育壮大新媒体、动漫、网游、创意设计产业等新兴业态。 
  此外,从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目前相当多政策的着眼点都放在了“前端”(吸引入驻)或者“量”(产出数量)上,而对质量效益的优惠鼓励引导相对不足,从而导致政策扶持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以动漫产业为例,现在相关政策对动漫产业补贴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片长即“分钟数”,这使得动漫市场甚至出现了一些专为获取补贴而生存的公司。在政府主要依靠“分钟数”来衡量动漫产业发展成绩的背景下,一些公司盲目追求“量”的最大化,其结果往往成为层次较低的文化“制造”,而不是“创造”,多数产品最后变成了仓库库存,被束之高阁。因此,在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优惠或扶持政策时,应该更加注重建立完善“后补贴”制度,强化末端鼓励,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园区建设应避免过度商业化 
  作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名片之一,798艺术区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名气越来越大,798艺术区正在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越来越像一个旅游景点,以至于有人评价“现在这里给人的感觉却像西单、王府井,成了人们参观游览的景点”。很难想象,在接踵而至的人群面前,在此起彼伏的话语声中,这些艺术家们还能醉心于创作之中。与此命运相类似的还有宋庄画家村。当年的宋庄因为有着“租金低廉的工作室、资深的艺术评论家、良好的交流氛围”曾被艺术家们视为乌托邦。然而,近年来日益浓厚的商业氛围,使得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逃离宋庄。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同于传统产业园区,能够“更加有效激发人的创意和才华”是园区存在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在规划建设园区时,应该更多地将重点放到制度环境与文化氛围上来,创造宽松的、多样化的工作空间、交流空间和休闲空间,“为创意产业的从业者提供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性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不是建设更多的大楼、更宽的马路。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北京市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推进,地方品质的逐步提升,北京这座城市都完全有可能成为“创意之都”,街头巷角都可能成为创意的空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几个园区或者集聚区。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