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特色小镇要形成关联密切的产业和人文空间集聚

文旅小镇怎么搞”关注

特色小镇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大背景下的产物,也是资本运动规律驱动下的产物。资本运动规律起作用的约束条件,一是环境约束,增长需更加注重环境质量;二是人文约束,增长需更加注重人文质量。简言之,资本运动更讲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特色小镇也正是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

资本的逆向运动

资本的运动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集聚和分布,具象上就是大中小城市层级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我国的城乡结构,改革开放前乡村占大头,如今是以超大城市为经济中心及围绕着中小城市群的“一头沉”。这是经济发展所推动的,反过来说它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之一。很多人对此主张,应更多地建设北京这样超大经济中心,以此来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这种观念拥有占据较为强势的话语权。他们认为,城市越大辐射作用越强。

经济现象上,是人才资金等要素总是单向地往大城市跑。但是,发展大型和超大型经济中心并不总是对的,这要在具体的的历史条件下分析。当两个经济集聚体,它们的规模之和不变时,越是均等,它们的积就越大,且力的方向性就越弱。尽管现实不可能均等划一,但有一个在极化和均衡化两极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点或区间的空间布局问题,核心是要看资本运动的规律。当资本匮乏、城市经济也弱小之时,把各种资本要素高度集约于城市,城市越大集约度越高,这确实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在互联网时代,城乡格局发展的新阶段正在孕育着一种回归变化,资本向城市运动变向为向农村方向的逆运动,也可以说是“刘易斯拐点”的空间经济学表现形式。现实上看,不要说一二三四线,即使五线或不入线的县市城市的体量也足够大了,甚至超饱和了,农民进城落户的吸引力日见衰减。资本运动总是以一个具象形式表现出来。一个现象正在越来越明显:城里人特别是大城市的人向往小城市向往乡村。共同的理由主要有三点:拥堵、空气差和生活成本高。这表明人们开始向往环境质量和人文质量(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更高,生活更便利便宜的生存空间。

“特色”是核心

特色小镇的发展,正是这一资本逆向运动的结果。特色小镇不是要搞一个行政上的建制镇,而是要形成一类产业或关联密切的产业以及人文的空间集聚,生产和消费体验的人文集聚的成分更加浓厚一些,“特色”所指就在这里。批量生产转型为个性化产品生产,甚至于有消费者参与的生产和消费场景体验过程。多数情况下,大规模制造不再是主流,通过生产上采取OEM或ODM或DIY方式,销售上借助电商平台来实现地方税收和投资人的营收目标。这是一个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对政府和投资者都有一个学习和适应过程。

目前特色小镇在各地兴起,中央、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其提供指导、规范和扶持,各类投资主体也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盈利模式,建设积极性比较高。但在我国,热点投资常常易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有鉴于此,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注意把握以下这几点:

要避免两个变相。既要避免变相开发区也要力戒变相房地产。地方政府对项目选择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税收多少,且要立竿见影的效果,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是对项目定位考核的核心指标。房地产和大规模制造业等行业,都是大规模投资,也有着立竿见影的税收效果,但这显然有违特色小镇设计的初衷。所以,政府和投资人都要调整心态,不要有急功近利思想,要立意高远,把它看作是一次摆脱开发区依赖和房地产依赖的增长转型的契机,双方的利益诉求存在于特色小镇长期培育和经营中。

定位上特色是核心。特色小镇在项目定位上,特色居于核心地位,定位什么特色,决定了项目成败的关键。中国经济体量之巨、门类之广、文化积淀之深、创新之速,为选项定位提供了广阔选择空间。特不特,衡量的标准,一是不是立意独特,二是前景如何,三是市场如何。

选址和规模上要因地制宜。一些地方在规模上,有投资和面积上的门槛限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不能过于机械。政策制定不可能包罗万象,固然原则性是必须的,但也要留有一定的灵活性敞口。主要还是看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接受度。对一些颇具创意的创新项目,如果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先扶持他们搞一个小规模的特色小村,逐渐人文荟萃而来,分孽发育成镇,这样也许成长的风险更小。再比如,有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积淀深厚的古村镇,如皖南的以宗祠为核心的徽派民居村落,在此基础上可以设计规划和建设民居文化特色小镇,着重挖掘传统建筑文化和风俗人文,发展文旅和康养业。特色小镇开发讲究的一个原则,就是因地制宜,资源最佳利用。

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不触生态红线和耕地红线,如果选址上有冲突的话,起码要做到占补平衡。在具体建设中,可以把小镇选址建设与生态修复结合起来,可以把选址与沙漠、石漠化荒山荒坡和采矿塌陷区治理利用结合起来。

处理好“三农”关系,保障农民利益。资本和投资主体都是来自于城市,但集聚于农村空间而成镇。所以形态上与农村不能过于突兀,过渡上要平滑些,要有较强的田园化特点。要把田园风光引进来,把城市文明辐射出去。大多数项目区内可能都离不开农业项目,因此要保留好田园风貌,事实上,农田果园菜地间插其间,既有观光效果,还可以为小镇居民和旅游者提供农事体验,达到陶冶情操缓释压力之效。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镇占用集体建设用地,除了征用之外,还可以进行土地入市改革,农民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土地入股的权益,参与小镇建设、管理运营和利益分配。这样的话,小镇不是割裂的,而是与“三农”有机结合的,各种矛盾易于调和,各种利益得到兼顾,更有利于小镇发展。

文章来源网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