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文创预测与瞻望 | 梅松:进一步推进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依然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无论是文化和旅游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还是文化和旅游与金融的创新合作,亦或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文化和旅游产业所发挥的坚实作用,文化产业正在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努力着。数据显示,2019年前3季度,全国5.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187亿元,同比增长7.6%。

5G时代,“万物皆媒”。当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渠道都在迅速发生着改变时,我们重新思考传播的内涵与边界,思考这些热词会为2020年的文化产业带来什么启示。2020年,中国小康社会建设的决战之年,文化产业将迎来哪些发展契机?又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

对此,我们采访了多位中国文化产业相关专家,预测与瞻望2020年文化产业发展,从今天开始,每天推出一期。

今天推出的是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的《进一步推进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推进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梅 松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

2005~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从9.7%增加到14%,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也是北京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基础;“十三五”前两年,年均增长10.9%。北京独角兽企业在文化娱乐、教育、旅游三个板块的优势明显,合计达20个,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经济下文化发展的新动力、新趋势。下一步,我们将从六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推进北京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01

推进文化立法进程,以制度创新激发体制活力

从加强文化法制建设来看,需要从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出发,研究制定与文化领域国家相关法律相衔接的北京市文化产业地方性法规,提升文化经济政策能级。例如积极对接制定中的国家《文化产业促进法》,抓紧起草《北京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

02

加强统筹规划,以顶层设计激发底层活力

例如,正在抓紧制定《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还要抓住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契机,认真研究起草北京市“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包括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文创小镇发展规划等。

03

创新发展高精尖产业体系,以文化创造激发城市活力

城市活力来自于拥有一批重量级的企业特别是头部文化企业,拥有高比例的研发支出特别是文化支出,拥有最多的新兴业态,拥有并吸引更多的青年人群特别是90后、00后。应尽快制定头部文化企业、文化独角兽企业的政策。

04

拓展新消费领域,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需要完善和丰富以引导、拉动文化消费市场为目标的文化经济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消费补贴等政策手段培育北京市文化消费市场,从需求端鼓励和刺激文化消费。特别是抓住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的机遇,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文化,增加消费新领域。突出文化创意,遴选文创新品牌产品,包括无形产品,打响文创新品牌,吸引大众文化消费。

05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提升文化资源在地开发能力

文化经济政策需要建立“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拓宽涵盖影视、动漫、游戏、文学、创意设计等在内的版权链条;激活北京地区版权交易平台,构建版权各领域品种类别之间相互连通的产业链条;建立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依托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和市法学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北京市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传承和创新力度,鼓励基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原创开发,支持优秀文化资源在北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北京市委市政府层面加大统筹力度,推动文博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天坛文创”“颐和园文创”等公园文创,探索建立基于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交易、衍生的授权机制。

06

提高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创造创意创业

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制度改革,争取制度红利、改革红利,降低制度成本,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示范区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全方位相衔接的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值得认真借鉴并为我所用,横向打通文化中心和科创中心的政策体系。

除此之外,紧盯5G、区块链、8K+16K超高清等引领技术,着力提高文化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文化产业的技术含量;探索构建文化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针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出台针对文化产业专项人才的持续性、有力度的一整套政策,包括高端人才引进、安置、股权激励等举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