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gister注册 phone 010-69375123

Alliance information

联盟资讯

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

古村落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正面临着飞速消逝的危机,本文以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洪坑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在对村落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着重于古村落风貌的延续、环境品质的提高和功能的完善上进行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从而实现古村落在保护性开发中获得重生。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历史文化;旅游开发;传统民居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古村落所蕴含的传统建筑风貌、地方文化习俗等正遭受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正在面临瓦解及消亡的危险。福建省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导则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村民的生活习惯、现有建设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将村庄分为改造型、新建型、保护型、城郊型等四大类型。其中,保护型村庄的保护开发原则:“保留村庄文脉,传承建筑文化……彰显村庄历史文化的底蕴,实现永续利用。”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洪坑自然村因其优秀的历史文化遗存、独特村庄布局、浓郁地域民俗风情而被定义为保护型村落。如何在对洪坑村的保护整治中,实现旅游开发与保护利用的双赢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2.现状调研 
  2.1村庄概况 
  洪坑村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隘头行政村内,位于风景优美的洋麻山脚下,地形平坦。村庄附近有温泉眼,水温常年在65℃以上,温泉出水量达3000t/d,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村西有西源溪流淌而过,水源丰富,利于农业灌溉。依山傍水,田园风光是洪坑的一大特色。村庄总面积约3.89hm2。洪坑村原住民多已迁出,或新建房子于村的外围。村内的房子多空置,或租出给外来打工者,现状人口245人(图1)。 
  2.2洪坑村现存问题 
  2.2.1村庄内部建筑问题复杂。农民自建房缺乏规范指引,布局散乱,新旧建筑朝向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并且随处可见任意搭建的临时建筑及破旧的废弃建筑,严重影响了村庄的整体风貌。 
  2.2.2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现有服务设施仅有传统宗庙及沿街商业点;村内没有排水沟渠,垃圾随意堆放;村庄内部缺乏集中的公共绿地及娱乐休闲用地,村庄居民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 
  2.2.3道路交通系统混乱。现状村内路网不成体系,处于树状的无序生长形态,且多为泥土铺筑,居民雨天出行不方便,显然不适合洪坑村发展的需要。 
  3.规划思路 
  3.1规划原则 
  3.1.1以人为本原则。以原住村民为主体,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把提高村庄人居、旅游环境质量作为规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3.1.2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保护村落的空间布局、传统肌理、街巷尺度、传统建筑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延续洪坑村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传统历史风貌和村民的居住形态。 
  3.1.3可持续发展原则。全面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确保农村传统景观风貌的传承和新旧协调,建筑与街巷的协调统一。切实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潜力。创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3.2保护村落历史风貌 
  3.2.1保护古村落的空间格局、路网布局 
  古村落的原始路网对村落的空间形态的构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规划中,应保护和延续洪坑村传统的路网布局。将村内的道路全部规划为步行街,限制机动车辆的通行,以维持原有的街巷空间形态,车行道、停车场全部规划在古村落的外缘。步行街采用当地的胭炙砖、鹅卵石、瓦砾组合铺砌,并且在主要街巷上种植绿树,形成一条“蓝天、赤瓦、红墙、绿树”多层次的立体景观视线(图2、图3)。 
  3.2.2对沿街建筑单体的保护与利用 
  民居是洪坑古村落传统风貌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规划明确完整保护古村落的整体建筑布局和建筑历史风貌的完整性。通过对沿街建筑进行建筑质量、建造年代、建筑类型、建筑风貌四方面的评估划分为完整保护、改造利用和拆除重建三种类型。然后根据综合评估状况进行适当的改造,在不改变建筑风貌的前提下,增加必要的厨卫设施,以及内部功能置换,以满足使用者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同时,结合房前屋后的空地及拆除危房及临时性建筑规划设计小广场和集中绿化,供村民户外活动,致力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图4)。 
  3.3总体空间景观规划 
  空间景观规划以尊重洪坑村与周边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为原则,将洪坑村分为传统风貌村落区、滨水娱乐旅游区、古树风貌景观区三大片区,分别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景观氛围(图5)。 
  3.3.1传统风貌村落区:整个传统风貌区的核心即是传统风貌建筑。通过硬地铺砌步行街,创建纵横双向条形空间,敞开原本狭窄私密的传统巷道空间,完整重现传统聚落风貌,此外通过铺地样式的变化、植物的点缀、景观小品的设计和休闲小广场的设置以及传统腰鼓表演活跃整个传统风貌区的空间气氛。活跃多变的街巷、典雅别致的民居、缤纷多彩的景观,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构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漫步其中可以细细品味闽南古村落特有地域文化意象。 
  在传统村落区内的民居周围点缀种植少量刺桐属植物和其它开红花的乔灌木,以不同季节的开红花灿漫的美丽景色。通过炮仗花、紫藤等结合景观小品的设计营造出画廊的景观。主要选用植物:桃花、龙眼树、紫薇、木芙蓉、炮仗花、紫藤等。 
  3.3.2滨水娱乐旅游区:该自然滨水景观轴沿洪坑村西岸的西源溪展开。西源溪一侧水岸采用生态草坡与抛石护岸,搭配临水平台、滨水步行道串接其间,来塑造自然、多变的水岸空间形式。村内沿溪建有农家乐和咖啡馆及休闲广场,借前方溪流美景,辅以水畔森林背景,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一处优质的自然休憩场所。   此外,搭配水滨散步道串连一系列以户外休闲为主的活动区,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的交往空间。自然滨水景观轴以多样的滨水活动功能及强化空间的亲水性,建设多样化的开放空间与临水环境。在沿溪边,通过落羽杉、栾树等秋叶植物的配植丰富现状林相,树影交融。在穿插其间溪流中,按照水域的深浅不同,种植不同净水功能的浮水、挺水、沉水、滨水植物,达到芳草萋萋的景观效果。主要选用植物:蒲葵、蒲桃、风车草、粉单竹、干屈菜、水石榕等。 
  3.3.3古树风貌景观区:古树风貌景区主要围绕村内的四棵百年古树展开,并设有本村的南入口,南入口广场的设计融入村落文化要素,舒适惬意的广场空间使人们驻足小憩,产生共鸣。整个轴线将自然山水景观与人的行走路线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充分利用远景,中景,近景,不同的景观层次,把一览无余的广场景色转变成层次交替变化,步移景异的广场景色。从而将村落原本单一静止的空间景观视线转变为多变动态的空间景观视线。 
  在植物配置方面,以多种榕属植物的不同生长特性,或孤植、或列植、或与其他植物丛植、或整形修剪,结合景观规划示意图,形成视觉的连续性和景观的协调性,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景象令人犹如桃园寻梦。主要选用植物:龙眼树、凤凰树、芒果树、龙舌兰、绿萝等。 
  4.建筑保护更新措施 
  4.1完整保护 
  “保护建筑”是指现状评价中传统风貌保存完整且建筑质量良好的古厝建筑。对于保护建筑”要尽可能地通过加固、修缮等方式恢复其原貌。通过对建筑的建造方式、造型、材料、技术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在保留原有建筑的格局、风貌、外观、装饰、布局环境的基础上,尽量遵照建筑原有的材料、颜色、建筑结构和装饰的艺术风格进行修复,修旧如旧。保留当地人在传统建筑内的生活和风俗习惯。 
  4.2改造利用 
  “改造建筑”指的是现状评价中建筑质量较好但传统风貌逐步缺失的建筑。对改造建筑采用传统材料,传统工艺进行立面改造,使其与村落传统风貌建筑特色相联系,体现传统建筑文化。并且根据村落旅游开发的需求,对民居的功能进行置换,发展农家乐、农家住宿、游客接待服务等多种的经营方式,提高古村落的旅游接待能力,增加游客的参与性,满足游客体验农家生活的需求。从而增加村民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图6)。 
  4.3拆除重建 
  对于无法改建的旧建筑,应予以拆除,并且在附近开辟新的地块进行安置。开辟新民居试点的发展计划,设计符合闽南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的新民居。提供底层建筑面积约90m2,总建筑面积270m2的联排新民居方案。方案在保持传统建筑风貌的同时还设计了新的功能,使洪坑村建筑的发展与更新能够适应村民的需求,协调村庄的风貌。 
  5.结语 
  古村落是人类劳动智慧的结晶和历史文化的源头。在对古村落的旅游开发中要进行科学规划,要以尊重历史传承和协调发展为前提,重视地域文脉的保护、延续和发展,认识聚落内部的形态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从而使古村落在保护性开发中获得重生。 

Tips

添加成功

添加失败

发送成功